close

談談12年國教

不知道大家對12年國教的看法如何呢?
小蛙在網路上看到很多討論的文章耶~這邊分享給大家唷:)

淺談首次會考免試分發制度-以中投區一女學生為例

今(2014)年是升高中的學科考試「基測」,改制為兩種入學管道:免試入學的「國中教育會考」(簡稱「會考」[見註1])與特色招生的「特色聯招學科考試」(簡稱「特招」)後的第一年。許多考生及其家長由於沒有過去經驗可供參考,抱怨與恐懼心態在考生「會考成績」 公布後即開始醞釀,直至今日(6/21)會考後的「第一階段免試分發」(簡稱「一免」)結果公布後爆發。媒體上出現一則案例(「5A考生填寫50志願 沒學校可讀」,蘋果日報,6/21,http://ppt.cc/zKgf),則針對會考免試分發制度的質疑開了第一槍。

因「十二年國教」政策而推出的「會考」,輿論莫衷一是且通盤複雜,因此暫且不論十二年國教「好與不好」這件事,僅針對「會考免試分發」制度來討論。新制實施第一年,考生及其家長出現很多狀況,或根本沒進入狀況,似乎無可厚非。但看過案例後,我認為該案例中考生及其家長有一相對關鍵缺失,就是對新的「會考免試分發」制度沒有進一步的了解,便以過去聯考、基測「按分數從高到低填志願」模式,來進行今年的會考免試分發管道,有所謂「拿明朝的劍斬清朝的官」的情形。

我們需要先釐清的是,到底為什麼「志願序」也要計分?為什麼越後面的「志願序」分數越低?會考所屬的「免試入學」管道,本意就是希望「減少學生在學科考試上的負擔」,並避免「獨尊學科考試比重」的情形,因此免試並不是「無試」,而是這個「試」僅用三等第來大略標示學科學習狀況,只要達到所謂的"5A"條件就得到滿分(並非一定要A+或A++,僅A以上即可),並且最關鍵的是,會考成績僅佔最後錄取因素的30%。同時,採納學科之外各種領域的「多元學習表現」,則希望學生審慎思考自己想走的升學管道(高中/高職/五專)、所在地區(社區就近入學/明星學校入學)、個人特色(社團、興趣、專長)等條件,制度上也將自己欲選填的學校「志願序」比重提高至佔最後錄取因素的30%,來達到「免試入學」這個管道「減少學科比重」並同時「鼓勵提前思考生涯規劃」的目標。

 

說了這麼多,「免試入學」到底是怎麼運作的?免試入學管道總共分兩階段,目前這個階段就是所謂的「一免」(二免規則基本上同一免,兩階段名額基本上相當),這階段的分發依據,主要是根據「會考成績」、「志願序」、「多元學習表現」這三大項的分數所加起來的「總積分」高低來分發,除了這三大項外,各地區也會有一些較小的自訂採計項目[見註2]

會考分發制度中載明,志願序有算進最後的「總積分」中,因此好好評估自身條件(會考成績的「個人序位」[見註3]、所在地區、各高中職辦學特色...等)來填志願序很重要,因此每個志願序的分數都不同,就是試圖要扭轉過去的填志願方式。 

但此案的家長與學生可能對這件事有所忽略,而按照傳統的填志願方式,從自己應該是無法填上的該區域第一志願學校(中女中)開始往下填,「志願序點數」等於被變相依次扣點,以致「志願序」這項分數低到不行,進一步影響了在每個志願學校的總評比(志願序點數+會考等級換算後總分+綜合表現),皆無法與其他填取了較高志願序(「志願序」此項獲得點數較高)的學生競爭,才造成了50個志願都沒上的結果。



那實際上,到底該怎麼辦?「如果我的分數真的就是落在第一跟第二志願之間,我填了第一志願沒上,被扣分,又一路往下影響第2、3、4.....志願的分數,一路被扣光光,這樣這個個案真的是很冤枉。」 

若以這樣的考生條件來說,在「會考免試」的這條分發管道中,制度就是變相鼓勵這類考生直接把「一定會上」的「第二志願學校」給放在第一志願序,以獲得最高總積分的。這種選填制度的設計,嚴格一點說就是「前三志願序」決定了很多事,填到第四志願序之後,或許就不符合這個制度的本意了。 

也因此,若到了第三志願序都沒有上,唯一可能性是考生評估自身條件有誤差,以至於填錯志願,才會導致高分低就(你確定可以上第二志願,但第一志願序卻填了第三志願學校),或者高分不就(你確定只能上第二志願,但第一志願序卻填了第一志願學校,導致影響了接下來每個志願序學校的分數越來越低)這兩種目前最廣泛的「爭議」。 



讓我們回到該案例,到底為什麼會造成此案的現今的結果。這位學生最想錄取的,是中投區第一志願學校-中女中。中女中在本次會考免試分發,共開了250個名額,一免則只有175個名額,另外一個管道的特招開了547個名額。因中女中為明星高中,因此免試入學的學生數量僅佔約3成,相對於特招的數量則佔了7成,我們可以了解到免試分發因其數量較少,是較難以入學的管道,其餘各區明星高中的「特招」名額比例也都佔5至7成不等,這是一個普遍現象。

 

讓我們直接看,中投區總積分到底有採計哪些項目(以第一志願選填中女中為例):

1. 志願序(上限30分)
中投區之第一志願30分、第二志願27分、第三志願點數24分等依序類推,此案學生將中女中列為第一志願,故以中女中為假設狀況,志願序為滿分30分。

2. 就近入學(上限10分)
此案學生為中投區學生,因此符合其「免試就學區」,得滿分10分。

3. 扶助弱勢(上限3分)
此案學生應無偏遠地區(原住民)、中低收入戶資格,因此此項得分0分。

4. 多元學習表現(上限27分)
「多元學習表現」,制度設計上,除了「獎勵紀錄」需要稍微多記一些嘉獎或小功才會得到滿分(4分),只要是一個「正常」的學生,其他項目基本上都會得到滿分。假設該案學生「獎勵紀錄」該項得平均值為2分,故多元學習表現得分25分。

5. 會考成績:(上限30分)
只要會考作文之外的五科等第至少為”A",會考總成績的積分就是30分的滿分,該學生會考成績5A,因此此項得滿分30分。

 


總結以上,假設該案學生將中女中排在第一志願序的總積分為95分,這在滿分100分的設計中,已經是很高的分數了。但在這種1、2分定生死的制度中,在「扶助弱勢」(上限3分),與多元學習表現中的「獎勵紀錄」(上限4分),這兩項未得更多分數,即可能在總積分上落敗。即便我們都以「一般學生」的標準來看,扣除獎功魔人與弱勢學生,許多正常人的總積分都是95分,接下來就會進到「超額比序」[見註4]了,會考成績「是否作文6級分」與「是否學科5A++」,就是最關鍵的影響錄取因素。本案學生並非出自弱勢家庭,獎勵可能也記的不夠多,作文只有5級分而不是6級分,也並沒有5A++的頂尖學科成績,在「中女中」的「免試分發」管道中的確居劣勢,其本質上就是難以在免試入學管道進入第一志願學校中女中,因此需要將第二志願學校的國立大里高中或文華高中放在第一志願序,以求保險


簡單點說,怎樣的條件,才比較可能在這次的中投區免試分發錄取「中女中」呢?除了「將中女中排第一志願序」、「會考學科5A++」的基本條件之外,「具原住民或中低收入戶身分」、「國中被記足夠多的嘉獎與小功」、「會考作文6級分」這三點會是更關鍵的。我們若以結果論,中女中於今(6/21)日所透漏的最低錄取條件 [見註5],也的確是如此顯示。

這樣的結果,不盡如人意,但想要自力救濟仍是有辦法的,就是參加除了「免試入學」外的另一個管道「特色招生」的學科考試(簡稱「特招」)以及第二階段免試入學(簡稱二免)。「特招」,這就是很多台灣人最喜歡的「聯考」了,考多少分就多少分,越高分越有優勢。說穿了,「特招」就是給那些喜歡考試、擅長考試的學生去的。 至於二免,也仍有一定名額,依我自己的推估,應像是過去基測的「二次基測」般,錄取門檻皆會較「一次基測」下調,與現今「一免」與「二免」差別僅在「仍採同一次的會考成績」,因此是否仍有門檻下調的效果,值得再觀察,相較明確的是,參加特招學科考試會是所謂「資優生」較保險且主要進入明星高中的管道

 

— 

 

說實在,我自己對十二年國教這一連串的制度也還在觀察中,因此還沒辦法全盤地做出通盤結論,但就「會考免試」這項分發管道,我個人目前的觀察還是持正面觀感居多。 

 

因為,這個分發管道,可以讓許多不是「非唸第一志願不可」的學生,就是所謂的「一般人」,讓他們能從「優等生」佔盡優勢的考試、分數制度中脫勾,而想想自己要的、具優勢的(某程度上可從會考免試分發制度中的「志願序」、「綜合表現」反映),到底是什麼,並且,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弱勢學生進入明星高中的可能性。 

 

「教育本來就應該是動態的系統,一直希望他變成靜態,能夠讓你好好掌握,其實才是對你最不利的。一個靜態的系統,得利者絕對是舊有統治階級。」[見註6] 

 

雖然制度才剛開始實施,但透過會考免試分發管道,在往後或可預期,能使更多弱勢、一般家庭的學生有機會自「考試分數至上」的執念中稍微偏離,並擁有更多實踐自身理想的可能性。[見註7] 



[註1] 會考考科,同基測為國、英、數、社、自與作文等六科。各科成績為只呈現「大略」學科學習狀況,而不以斤斤計較的「分數」來呈現,因此前五科是以「等第」分為A「精熟」、B「基礎」、C「待加強」三等,各等第之下因「超額比序」需求,則可再細分為由高至低的A++、A+、A、B++、B+、B、C七種小等第,作文則是以「級分」來標示,由低至高為1至6級分。



[註2]  免試入學總積分的加總項目,除了最主要的「會考成績」、「志願序」、「多元學習表現」這三項之外,其餘也可能有「就近入學」、「扶助弱勢」、「學生畢業資格」、「適性輔導建議」等。「總積分」可能採計項目,見此頁面問題11&12。(http://tinyurl.com/mctuhlf)

以本案例的「中投區」為例,總積分(上限100分,下同)的採計項目為:志願序(上限30分)、就近入學(10分)、扶助弱勢(3分)、多元學習表現(27分)、會考成績(30分)。中投區「總積分」採計項目之計算標準如下。


(http://ppt.cc/KY3T)

 

[註3] 會考成績的「個人序位」,就是類似過去基測時期的「PR」值概念,本次會考已於6月5日公布「各科能力等級類別暨寫作測驗級分人數百分比統計表」(共八十四種組合),考生可藉由網站自行查詢個人會考學科成績,進一步了解在會考成績部分,自身所在學區「勝過」多少百分比的人,若同時參酌「累積人數區間」的數量,即可評估自身是否在特定學校(如明星高中職)一免所開放的名額中具有優勢。

 

 

 

ex: 以中投區為例,考生總數為3萬7015人,等於約370人為一個百分比的區間,若該考生查詢會考學科成績(如5A++與作文6級分)「個人序位」得知為99%,即勝過該區99%的考生,並且學科排名為中投區前370名,會考成績部分極有優勢,錄取第一志願學校(中一中開放、中女中開放)可能性極高。

 

 

 

 

 

 

 

 

[註4] 若「總積分」同分時,就會進行「超額比序」,簡單來說就是再進一步比各個小項目的分數,至於先比什麼後比什麼,就是由各地區(除基北、竹苗、中投等複合地區外,基本上同現今縣市區域)自行決定,每一區都不一樣。

中投區「超額比序」計算標準如下。

(http://ppt.cc/KY3T)

若以中投區為例,超額比序項目依序為:
1. 總積分
2. 志願序
3. 就近入學
4. 扶助弱勢
5. 多元學習表現
6. 會考總成績
7. 會考單科成績(作文->國->數->英->社->自)
8. 會考成績等第標示(簡單來說就是愈多”+"的贏)
9. 比到這邊都同分的話就「增額錄取」

各地區「超額比序」項目與計算標準,詳可見此頁面。(http://ppt.cc/NgCL)

 

 

 



[註5]  「台中女中教務主任王裕德指出,該校錄取一七五人,其中三十一人是5A++且作文六級分。該校一免作文均要六級分,五科中須2A++、1A+、2A以上才能錄取;雖有考生5A++、作文五級分獲錄取,可能與部分考生有弱勢或偏遠學校加分排序後出現變動所致。」(自由時報,6/21,http://ppt.cc/vf~G




[註6]  出自「我看會考」,特急件小周的人渣文本,6/21(http://ppt.cc/8u3I)。



[註7]  「從學科能力中上考生的角度,以人數最多的5B考生來看(5B,作文4級分,共有45,496人,約占27萬考生的17%,為最高比例。),在傳統聯考分 數排比中,學科能力5B的考生幾乎沒有決定自己理想高中職的機會,基本上只能依照命運的安排,看前面5A考生群挑去那些志願,選剩哪些志願,再奢望著能否 被分發到一個陌生的志願…然而十二年國教的機制中,各就學區的學子依各縣市教育局處的規劃,有了多元選擇級超額比序的機會,以爭議最大的基北區為例,因為 第1志願為30分,第11-20志願為20分,其間差距剛好是5A與5B考生會考積分的差距,也就是說,只要志願選擇得當,跟過往相較,5B孩子們有了更 大的機會可以進入自己的目標學校就讀!」- 我在的地方就是第一志願,蘋果日報社論,6/17(http://ppt.cc/EX9v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林小蛙 的頭像
    林小蛙

    林小蛙之國考一點通

    林小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